預(yù)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(xué)習(xí)復(fù)習(xí)診斷
點擊預(yù)約→免費的1對1學(xué)科診斷及課程規(guī)劃
【以】
(一)介詞
1.介紹動作行為產(chǎn)生的原因,可譯為“因為”“由于”。如:
、俨灰晕锵,不以己悲。(《岳陽樓記》)
、谑且韵鹊酆啺我赃z陛下。(前一個“以”表原因,后一個“以”表目的。)(《出師表》)
、鄯鎏K以數(shù)諫故,上使外將兵。(《陳涉世家》)
、馨擦暌晕迨镏卮嬲,徒以有先生也。(后一個“以”) (《唐雎不辱使命》)
⑤以是人多以書假余。(《送東陽馬生序》)
2.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,可譯為“憑借”“按照”“依靠”等。 如:
、俨咧灰云涞,食之不能盡其材。(《馬說》)
②以殘年余力,曾不能毀山之一毛。(《愚公移山》)
、塾蛎癫灰苑饨,固國不以山溪之險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(《〈孟子〉二章》)
3.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,可譯作“把”、“拿”、“用”等。如:
、偻缿,投以骨。(《狼》)
、诓家轮,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。(《唐雎不辱使命》)
、廴詾榈。(《小石潭記》)
、芄讶擞晕迨镏匾装擦。(《唐雎不辱使命》)
、菀贼罁砀。(《送東陽馬生序》)
(二)連詞
1.表示目的,相當(dāng)于現(xiàn)代漢語里的“來”如:
①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。(《狼》)
、谝怨庀鹊圻z德。(《出師表》)
③屬予作文以記之。(《岳陽樓記》)
④無從致書以觀。(《送東陽馬生序》)
2.表示結(jié)果,可譯作“以至”‘“因而”。如:
、俨灰送苑票。魇Яx,以塞忠諫之路也。(《出師表》)
②以傷先帝之明。(《出師表》)
3.有時相當(dāng)于連詞“而”。如:
、俳,卷石底以出。(《小石潭記》)
、谇瓱o驢,有好事者船載以入!肚H》
(三)“以”還可作動詞(屬于實詞)用,可譯為“認(rèn)為”。如:
、傧鹊鄄灰猿急氨桑酝髑。(《出師表》)
、诔家酝趵糁ニ我。(《公輸》)
③雖乘奔御風(fēng)不以疾也。(《三峽》)
【于】
1.表示動作發(fā)生的處所、時間,譯作“在”“從”。如:
、俟c之乘,戰(zhàn)于長勺。(《曹劌論戰(zhàn)》)
、谧幽勇勚,起于魯。(《公輸》)
2.表示動作的對象,譯作“向”“對”“同”“給”“到”等。如:
、俨偕咧衤勚,懼其不已也,告之于帝。(《愚公移山》)
②胡不見我于王。(《公輸》)
③每與臣論此事,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、靈也。(《出師表》)
、芄侍鞂⒔荡笕斡谑侨艘。(《〈孟子〉二章》)
、莶黄萜萦谪氋v,不汲汲于富貴。(《五柳先生傳》)
、奕f鐘于我何加焉。(《魚我所欲也》)
3.用在被動句中,介紹行為主動者,可譯為“被”。如:
、偈苡谌苏卟恢烈病(《傷仲永》)
、谑苤朴谌。
4.用在形容詞之后,表示比較,一般可譯作“比”。格式:于+動詞。如:
①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。(《魚我所欲也》)
、诮砸晕颐烙谛旃。(《鄒忌諷齊王納諫》)
5.表原因,可譯為“由于”“因為”。如:
、偕趹n患,死于安樂。(《〈孟子〉二章》)
、
【為】
(一)“為”作為動詞有兩種基本用法,一是表判斷,一是表動作行為。
1.是。 如:
①必為有竊疾矣。(《公輸》)
、谥卸牍诙圜渍邽闁|坡。(《核舟記》)
、鄞藶楹稳羧?(《公輸》)
、茼椦酁槌䦟。(《陳涉世家》)
2.做。 如:
、俳駷閷m室之美為之。(《魚我所欲也》)
、诩磿娝木洌⒆詾槠涿。(《傷仲永》)
、蹨毓识,可以為師矣。(《論語》)
、芄敱P為我為云梯。(《公輸》)
、蓐悇、吳廣皆次當(dāng)行,為屯長。(《陳涉世家》)
、蘖凉]畝,好為<<梁父吟>>。(《隆中對》)
、邽閴恕(《陳涉世家》)
3.以為,認(rèn)為。 如:
、偈霝槿甓嘀(《兩小兒辯日》)
、隗E視之,無不驚為生人者。
、鄹`為大王不取也!
4.成為,變成。 如:
、俅撕五岵粸楦:?(《塞翁失馬》)
、谝匀鯙閺娬撸俏┨鞎r,抑亦人謀也。(《隆中對》)
、酆S裤y為郭。(《觀潮》)
④為坻,為嶼,為堪,為巖。(《小石潭記》)
5.作為,當(dāng)作。 如:
、倨湓娨责B(yǎng)父母,收族為意,傳一鄉(xiāng)秀才觀之。(《傷仲永》)
②此可以人為援而不可圖也。(《隆中對》)
、圩幽咏鈳槌。(《公輸》)
6.指心理活動。 如:
予嘗求古仁人之心,或異二者之為? (《岳陽樓記》)
(二)“為”作為介詞的用法。
1.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,可譯作“向”“對”等。如:
、俨蛔銥橥馊说酪病(《桃花源記》)
、诖巳——為具言所聞。(《桃花源記》)
、蹫樘煜鲁,宜多應(yīng)者。
2.表示被動,譯作“被”。如:
、賲菑V素愛人,士卒多為用者。(《陳涉世家》)
、趪U而民附,賢能為之用。(《隆中對》)
③二蟲盡為所吞。(《童趣》)
④僅有敵船為火所焚。(《觀潮》)
3.表示動作、行為的替代,可譯為“替”“給”等。如:
公輸盤為我為云梯。(《公輸》)
4.表示動作、行為的目的,可譯作“為著”“為了”。如:
、僭笧槭邪榜R,從此替爺征。
、跒閷m室之美,妻妾之奉,所識窮乏者得我與?(《魚我所欲也》)
、劢駷閷m室之美為之。(《魚我所欲也》)
5.表動作、行為的時間,可譯為“當(dāng)”“等到”,如:
、贋槠鋪硪玻颊埧`一人過王而行。(《晏子故事兩篇》)
【者】
1.結(jié)構(gòu)助詞,譯作“……的”“……的人”“……的事物”“……的情況”“……的原因”等,相當(dāng)于名詞性短語。如:
①遂率子孫荷擔(dān)者三夫,叩石墾壤。(《愚公移山》)
、谌粲凶骷榉缚萍盀橹疑普撸烁队兴菊撈湫藤p。(《出師表》)
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,徒以有先生也。(《唐雎不辱使命》)
、芫┲杏猩瓶诩颊摺(《口技》)
2.語氣助詞,用在主語之后表示停頓,謂語部分一般用“也”字結(jié)尾,起判斷作用。如:
①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。(《愚公移山》)
、谥T葛孔明者,臥龍也。(《隆中對》)
、坳悇僬,陽城人也。(《陳涉世家》)
、芷鋬上ハ啾日撸麟[卷底衣褶中。(《核舟記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