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(面授/在線),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↓
2016年北京朝陽區(qū)中考一模作文題目其中之一為根據(jù)連環(huán)畫內容,發(fā)揮想象,以“千里求師”為題目或自擬題目,將其擴寫成一篇600-800字的故事。
那么“千里求師”出自于哪?陸佃千里求師的故事完整介紹是什么?這里智康1對1中考頻道特為大家整理了“陸佃千里求師”故事完整信息,供廣大考生和家長學習。
經(jīng)師易遇,人師難遇。
——司馬光
陸佃,字農(nóng)師,越州山陰(今浙江紹興)人,是我國宋代著名詩人陸游的祖父。
陸佃小時,家境貧困,沒錢供他上學讀書,只得幫助家里打柴、耕田。但他酷愛讀書,居貧苦學,從不放過一點空余時間,白天勞動空間,晚上勞動后,都是他讀書的好時機。他一邊干活,一邊向有學問的人求教,把學到的知識記下來,不斷豐富自己的才學。夜晚沒油點燈,就在院子里映月光讀書。經(jīng)過十幾年的苦讀,陸佃在當?shù)匾殉趼额^角,小有名氣了。
古時學校很少,求師困難,求老師更為不易。他為了學得更多的知識,決定到外地拜師求學。當他得知唐宋八大家之一、著名文學家王安石正在江南講學,便決心去拜師。
為了拜師,他穿著草鞋,背著鋪蓋,長途跋涉,跑了千里路程。一天下午,來到一條河邊,當時沒有渡船,只得把行李頂在頭上涉水過河。當他走到河心,突遇山洪暴發(fā),巨大的洪流將他卷走,幸好被一位好心的艄公救了上來。經(jīng)過幾個月的努力,歷盡艱辛,終于找到了王安石,當他跨進王安石的家門時,已精疲力竭了。王安石看到這位不遠千里前來求學的有志青年后,十分喜愛,決心把全部知識傳授給他。
在王安石的精心教導下,陸佃學習非常刻苦,博覽群書,知識面極為廣泛。在京師診斷時,考官將題目一道緊接一道地發(fā)下來,許多人都驚慌失措,陸佃卻從容答對,考中進士。他精通三禮,受到宋神宗的稱贊,被提拔為中書舍人、給事中;兆诶^位,陸佃先被召為禮部侍郎,升吏部尚書,又拜尚書右丞,后轉左丞。
陸佃一生雖然大多數(shù)時間在官場度過,仍堅持寫作,著書242卷,如《埤稚》、《禮象》、《春秋后傳》、《陶山集》但等,皆傳于世。
以上為陸佃千里求師的故事完整信息,其背后的意義在于提示人們尊師敬友。
大家都在看